從事質量管理的人常常在思考一個問題,就是我們到底應該關注公司利益,還是關注質量?其他相相關方的利益需不需要考慮?大道理其實大家都懂,可一到實際中就容易犯糊涂。
學習過ISO9000管理(li)體系,學(xue)習過(guo)ISO/TS16949管理體系,有的甚至學習過六西格瑪,學了一些整體觀念與方法,質量人注定是變革者,一個成功的質量人他必定是一個成功的變革者。特別是年輕的質量人,他們渴望去實施自己的管理理念,去證明自己的價值。這些往往促使質量人成為了急功近利的一代人,常常過多關注自身,關注質量需求,忽略了公司整體需求,忽略了其他相關方的需求。質量人常常給自己以錯誤的定位,認為自己公司體系,體系支配一切業務,質量是公司的核心業務,實際上質量往往不是核心業務,質量只是制造鏈條上的一個輔助業務。很多公司不需要你去追求六西格瑪,哪些對公司沒有意義,現在的質量狀況足夠滿足公司的生存與盈利。很多公司不期望質量業務成為“魅力質量”,只是希望成為“基礎質量”,不出大問題,不造成大損失,不造成大投訴,質量就盡職盡責了。
在學習ISO9001質量體系、TS16949體系、六西格瑪等這些方法后,了解公司的“質量過剩”,了解公司的“質量不足”,了解公司的“隱蔽工廠”,以及其他種種質量人“看不慣”的事情。然后采取這么幾種應對方式,一種是革命,毛主席提倡的“革命”,革掉“破壞分子”的命;另一種是改善、改良,暫時容忍一些“看不慣”,不急于要它的命,逐步進行改善,把“看不慣”逐漸改良為“看得慣”的事情;另一種是睜只眼閉只眼。然而我們今天的很多質量人,要么是毛主席的那個思路,看不慣的我就要革掉你的命,要么就是睜只眼閉只眼。質量是輔助性業務,我們應該輔助性進行變革,主動性進行改善與改良。看清現實,針對存在的問題,與可變革的地方,分析公司需求,相關方需求以及現有的資源,選擇性的進行改善、改良。
現在很多質量人很多矛盾往往都是自己造成的,看不到公司的總體需求,看不清質量的輔助業務角色,以自我為中心,以質量為中心。仗著體系要求,要求別人,你應該怎么怎么樣。而不去看別人的業務需求、利益點,變革的難度是什么。造成雙方的矛盾與對立,給長期的合作造成困難。沒有正確的思路,不懂得站在什么立場去溝通,沒有學會怎么恰當去影響別人,這是我們很多質量人缺失的。
不管你是不是一個質量人,你自己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是你促進其他人辦好一切事情的前提。具有這個影響力,你就須得先知道公司的需求,知道相關方的需求,知道質量這一環在公司整體鏈條上的地位與作用。
作為質(zhi)量(liang)人,應當(dang)把公司(si)與其他相關方(fang)(特別是公司(si)核心業(ye)務方(fang))當(dang)做客(ke)戶,滿(man)足(zu)、提(ti)高公司(si)這個“客(ke)戶”的滿(man)意(yi)度是我(wo)們工作開展的出發點。應當(dang)要(yao)(yao)知(zhi)道公司(si)對(dui)質(zhi)量(liang)的需求,要(yao)(yao)清楚認(ren)識那(nei)些(xie)也是基礎的質(zhi)量(liang)業(ye)務,那(nei)些(xie)業(ye)務是一元質(zhi)量(liang)業(ye)務,那(nei)些(xie)業(ye)務是魅力的質(zhi)量(liang)業(ye)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