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址:贛州市章貢區會昌路9號錦繡錦程4棟1202室
電話:0797-8409678
傳真:0797-8409879
客服經理電話:13970722186 18970771486
郵箱:736703710@qq.com
網址:nbptkx.cn
一、什么是ISO14000系列標準?
ISO14000系列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/TC207負責起草的一份國際標準。ISO14000是一個系列的環境管理標準,它包括了環境管理體系、環境審核、環境標志、生命周期分析等國際環境管理領域內的許多焦點問題,旨在指導各類組織(企業、公司)取得和表現正確的環境行為。ISO給14000系列標準共預留100個標準號。該系列標準共分七個系列,其編號為ISO14001—14100。
ISO14000系列標準 標準號分配表
名稱 | 標準號 | |
SC1 | 環境管理體系(EMS) | 14001-14009 |
SC2 | 環境審核(EA) | 14010-14019 |
SC3 | 環境標志 (EL) | 14020-14029 |
SC4 | 環境行為評價(EPE) | 14030-14039 |
SC5 | 環境周期評估(LCA) | 14040-14049 |
SC6 | 術語和定義(T&D) | 14050-14059 |
WG1 | 產品標準中的環境指標 | 14060 |
備用 | 14061-14100 |
二、ISO14000系列標準可以分成幾類?
ISO14000作為一個多標準組合系統,按標準性質分為三類:
第一類:基礎標準——術語標準。
第二類:基本標準——環境管理體系、規范、原理、應用指南。
第三類:支持技術類標準(工具),包括:
環境審核;
環境標志;
環境行為評價;
生命周期評估。
如按標準的功能,可以分為兩類:
第一類:評價組織
1、環境管理體系;
2、環境行為評價;
3、環境審核。
第二類:評價產品
1、生命周期評估;
2、環境標志;
3、產品標志中的環境指標。
三、ISO14000系列標準是在什么背景下產生的?
1972年,聯合國在瑞典斯德戈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大會。大會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委員會,即“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”。該委員會承擔重新評估環境與發展關系的調查任務,歷時若干年,在考證大量素材后,于1987年出版了“我們共同未來”的報告,這篇報告首次引入了“持續發展”的概念,敦促工業界建立有效的環境管理體系。這份報告一頒布即得到50多個國家領導人的支持,他們聯合呼吁召開世界性會議專題討論和制定行動綱領。
從80年代起,美國和西歐一些公司為了響應持續發展的號召,減少污染,提高在公眾中的形象以獲得商品經營支持,開始建立各自的環境管理方式,這是環境管理體系的雛形。1985年荷蘭率先提出建立企業環境管理體系的概念,1988年試行實施,1990年進入環境圓桌會議上專門討論了環境審核問題。英國也在質量體系標準(BS5750)基礎上,制定BS7750環境管理體系。英國的BS7750和歐盟的環境審核實施后,歐洲的許多國家紛紛開展認證活動,由第三方予以證明企業的環境績效。這些實踐活動奠定了ISO14000系列標準產生的基礎。
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“環境與發展”大會,183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出席會議,通過了“21世紀議程”等文件。這次大會的召開,標志著全球謀求可持續發展分得時代開始了。各國政府領導、科學家和公眾認識到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,就須改變工業污染控制的戰略,從加強環境管理入手,建立污染預防(清潔生產)的新觀念。通過企業的“自我決策、自我控制、自我管理”方式,把環境管理融于企業quan面管理之中。
為此國際標準化組織(ISO)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/TC3207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,正式開展環境管理系列標準的制定工作,以規劃企業和社會團體等所有組織的活動、產品和服務的環境行為,支持全球的環境保護工作。